林鄭月娥辭職獲準 當天即宣佈參選行政長官
|【博聞社】今日上午剛剛獲北京中央政府批准辭職的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下午正式宣佈參選行政長官。至今為止這場香港“特首跑馬比賽”有四人,除林鄭月娥外,還有同是今天上午獲北京批准辭職的前財政司長曾俊華、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以及退休法官胡國興。
儘管北京至今未對四位參選者做任何表態,但是從中共在港喉舌《文匯報》、《大公報》連日來的造勢報道看,林鄭月娥應該是下屆香港特首的大熱“真命天子”。
林鄭月娥宣佈參選記者會下午5時在會展中心舉行。林鄭在行政議會成員陳智思陪同下現身,她表示,中央已批准其辭職,她正式宣佈參選下一任行政長官。
她形容,特首一職任重道遠,自己願意在此時候肩負重任,與廣大市民同行再創新高峰。
她重提自己一個月前在演說中提出八大願景,並表示明白近年社會出現一些令人擔心、痛心的情況,難保有人灰心,但只要大家仍熱愛此城市,香港新願景仍然可期。
林鄭又指參選是因為她熱愛此城,關心七百萬人的福祉,願意帶領十七萬公務員服務市民,懇請大家支持她參選。
林鄭表示,自己過去四年,心無二用地協助港府推行「行之正道,穩中求變」的政策,推行以人為本的民生工作,包括處理土地房屋問題解決置業困難、推動創科及文化產業,為青年提供優質就業等。
但她又指,她明白公眾參與、法治精神、社會共識、適切回應、向社會問責等,均為重要元素,強調自己會透過公平、公正的選舉,爭取成為下任特首。
她表示,近日得到很多普羅大眾的支持,認為她有能力團結社會,守護香港的核心價值,帶領香港邁向更好明天。林鄭又引述自己回覆年青支持者稱,若她接受參選特首的挑戰,是為了年輕一代。
陳智思表示,自己受邀出任林鄭的競選辦主任,他對此感高興。他指自己與林鄭認識二十年,工作上有很多合作機會,經常一同處理具爭議性的議題,在合作的經驗中,看到林鄭對香港的承擔,相信香港人都看到她做事之能幹。
陳智思表示,深信林鄭能夠守護香港的核心價值,並團結香港的市民。未來競選辦將建立團隊,廣邀不同界別人士參與及給予意見,亦將會與選委接觸、聆聽他們的關注,以整合及草擬政綱。
被記者問到,林鄭為何這麼遲才宣佈參選,為甚麼不在梁振英宣佈不連任之前表明要參選。林鄭表示,她是在梁振英宣佈不連任時才考慮,但當時她手上有很多工作,在這麼緊促的時間下她已盡早作了決定並正式辭職。
林鄭表示,如現任的梁振英競逐連任,她是一定不會參選。
被問到民主派將其冠以「梁振英2.0」、作風強硬之名,如當選會否邀民主派加入政府,林鄭表示,要評價特首參選人,要看她過往的經歷及做法。
她認為民主派不會反對,她的三十多年公務生涯,很多民主派議員均認為她是「有得傾」的官員。對於近日外價的評論,她認為很難解釋,但自己會按良好管治的目標,與不同政黨人士溝通,亦歡迎不同政黨人士與政府多合作。
被問到延續梁振英政策會否令其失分,以及中央是否祝福她參選,林鄭指好的政策是值得延續,房屋、扶貧、改善環境等,但良好管治的要求更高,包括建立和諧社會及提高透明度等,她會努力以這些為目標去做。
她又指作為政務司司長,作出此決定有責任告知中央,她指自己有接觸過中央官員,但並不是尋求欽點及支持,強調今次選舉,自己面向的不止1200選委,而是全港700多萬市民。
被問到如果當選行政長官,今天上午被中央任命為政務司長的張建宗,及獲任命為財政司長的陳茂波,會否是她的班底?林鄭表示,自己若有幸當選,會重新考慮班底,又指良好管治反映在班子上,林鄭認為下屆管治團隊應該注入新血。
記者問到為何梁振英不選她才選,以及任內會否就23條立法。林鄭表示,她是重視家庭的人,但2006年被召回香港起,與丈夫及兒子就聚少離多,她曾向丈夫承諾做完本屆就退休,不是說對香港社會不關心,但每個人都有退下的時候;
另一原因是,過去四、五年,她全心支持特首施政,如果他爭取連任,她也不會再做一屆政務司司長,但他決定因家庭理由宣佈不競逐連任,她就不得不重新考慮,因為良好的政策需要繼續下去,可以形容為「使命感」。
至於廿三條立法,林鄭指是香港的憲制責任,但現今情況,如「全社會都支持」的醫生註冊條例都難以立法,強調政府應審時度勢,視乎情況再進行立法工作。
對於有商界擔心她傾向社會福利,以及與李嘉誠關係密切的夏佳理支持她,是否意味首富李嘉誠亦支持她,林鄭表示自己與夏佳理關係深厚,是很好的合作伙伴,他支持她是多年交情,與夏本人在商界的人脈無關。
林鄭重申自己支持自由經濟,資本主義仍是對香港最好的方程式,令香港繼續有經濟動力開創就業,但面對貧富懸殊及青年向上流動減少,政府有角色拉近貧富距離,但這不等於是社會主義,強調自己任社福署署長時,就鼓勵市民要自力更生。
有外國記者問到政制改革的問題,林鄭表示,她在本屆政府負責推動政改,如果當時成功,今屆已是一人一票。
她又指民主是值得爭取,但要採取務實的立場,判斷目前的氣氛是否適合重啟政改,她指,相信社會目的希望香港社會在經濟多樣化及創業就業方面踏前一步。
綜合港媒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