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告急!從丹东等五市2016年经济塌方看東北經濟前景
|东北告急——丹东、本溪、牡丹江、铁岭、齐齐哈尔五市2016年经济塌方
1、天谴丹东——垃圾城市中的一朵奇葩
从2012年以来,中国经济下行乃是主旋律。当然了,在这种下行的基调之中,牛逼的、经济上充满了活力的城市,也有很多。比如武汉和常州,成功的实现了傻大黑粗的原始工业向精细化生产转型;比如合肥,成功的承接了长三角的产业转移,迅速实现了工业升级。而那些个经济坍塌的城市,当然也各有各的硬伤,各有各的痼疾。
在2012年之前,这些硬伤和痼疾都被经济发展的大潮掩盖着,世人根本意识不到。现在大潮退去,各个城市千疮百孔的肌体裸露在沙滩上,让人见之欲呕。在这些腐朽的肌体之中,丹东,这个东北的中朝边境城市,尤其的肮脏丑陋,烂出了风格,臭出了水平,实在堪称垃圾城市中的一朵奇葩,确实值得好好的深挖一下。
2013年,丹东GDP为1107亿,是为丹东经济规模最大的一年,此后就进入了坍塌模式,所以,我会将2013年的丹东各项经济指标,作为基准数据,与此后的各年进行对比。
必须注意的是:2013年支撑丹东经济,是制造业!丹东事实上是一个工业城市,而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理解的纯粹的港口贸易城市。2013年丹东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增加值547亿,显著超出第一产业(农业)的148亿和第三产业(商贸金融服务业)的412亿。
丹东代表性的制造产业包括汽车、服装和黑色金属加工业。服装业和黑色金属加工业不多说,属于产能严重过剩产业,2013年以后必定是要进入萎缩通道的;唯有汽车,也就是曙光股份生产的黄海汽车和汽车零配件,算是这个238万人口的城市在产业领域的唯一一抹亮色。
然而,即使这个唯一的品牌企业,思维水平还停留在原始奴隶制时代的二逼丹东人民,也是要坚决的把它糟蹋掉的。曙光股份的股权结构和内部决策机制极其复杂,甚至外人都很难知道它到底属于私企还是地方性国企。
当然了,在东北的官本位环境之下,即便它的实际控制人确实是几个姓李的私人老板,它依然被打扮得像个国企,这才能在东北生存。这种从上到下弥漫着一股子腐朽味道的企业经营体制,当然不可能有啥像样的市场竞争力。2013年丹东汽车产量3.9万台,到2015年,就下降到了2.8万台,萎缩幅度高达39%。
这还不算完,2016年9月之后,这个充斥着官本位味道的企业的实际控制人群体深度涉及辽宁的人大贿选案,纷纷的被抓去坐牢。在财务数据上,2016年9月底曙光股份的利润数据是净亏五千多万。丹东的二逼小粉红们,就这么玩残了自己唯一的品牌制造企业。对于这个腐烂到了骨子里的城市来说,这也是他们的宿命。
可资对比的是:2016年中国制造产业发展得最好的产业部门,除了基建和地产泡沫拉动的钢材和焦炭行业之外,表现最好的就是汽车行业了,行业增幅达到13%。然而丹东人民就是要官僚主义,就是要腐朽烂臭,就是要自掘坟墓,就是要把自己最富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给弄死。
这种弥漫在丹东全市的令人难以置信的愚蠢的由来,我没法给出别的解释,只能说:这是一种天谴。天欲令其灭亡,必先令其疯狂。丹东的二逼小粉红,就这么疯狂的走上了自毁之路。就在这样的自寻死路的背景下,2015年丹东的第二产业增加值下降到425亿,较2013年的547亿的峰值下降了足足29%!
还没完,2016年第三季度,丹东第二产业增加值只剩下可怜的151亿,较2015年同期的第二产业增加值310亿相比,已经是完全的腰斩!!!能想象这有多惨吗?就这一年时间,整个丹东的制造产业腰斩!!!这个在2013年还能勉强拿出三大支柱型产业的城市,到2016年,就彻彻底底的死在了腐朽的官本位思想之下。
2014年,丹东的GDP下降到1023亿,年降幅7.6%;2015年GDP为985亿,年降幅3.7%;到2016年前三季度的GDP为674亿,较去年同期的710亿继续下跌5.6%。可以理解的是,这种腐朽的城市的投资吸引力当然也会逐渐丧失殆尽。
2013年丹东的固定资产投资额1004亿,2014年下降到913亿,2015年,DUANG,只剩下584亿,直接来了个腰斩。2016年丹东统计局不再公布实时的固定资产投资数据,只是在前三季度总结里含羞带臊的来了一句:“ 投资、外贸出口均处于下降通道 ”。可见丹东已经被资金给抛弃了。
说到出口,2013年丹东的外贸出口额为33亿美元,对这种中朝边界城市来说,这种200亿人民币左右的出口规模也还算过得去。2014年丹东的出口规模28亿美元,2015年继续萎缩到27亿美元。2016年的数据,统计局已经不敢再公布了,估计是难看到了没法编理由的程度。
在政府的财政收入数据上,2013年丹东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6亿,到2015年已经爆降到66亿,直接就是腰斩。然而这个人口规模达到239万的城市,年财政支出规模必须维持在250亿左右,这中间的差额必须依靠上级政府补贴。
简单列举一下丹东2015年的财政支出数字:社保和就业42亿,农林水利29亿,但这两项,就已经超过了丹东本市的财政收入规模。至于教育的28亿,医疗的14亿,养活公务员所需要的13亿,这些钱都只能从上级政府乞讨而来。
2016年前三季度,财政已经实际破产的丹东政府在无法忽悠到更多上级财政补贴和投资的情况下,开启了横征暴敛模式,税收收入实现了1.4%的增长。然而,我们可以相信,这种征敛,在2016年丹东的实业腰斩的背景之下,将会令丹东早已崩塌的经济更加雪上加霜。等在这个城市前面的,将是酷烈到难以想象的惨境,甚至,不会比一江之隔食不果腹的朝鲜好多少。
但是,请注意这个但是,就在这种经济全面崩塌的背景下,二逼的丹东小粉红市民居然爆发出了惊人的为国接盘精神。2016年前三季度,丹东的商品房市场大爆发,销售面积164万平米,同比增幅38%。丹东算是2016年萧条的东北全境唯一一个实现了商品房市场爆发的城市。
丹东的爱党爱国小粉红居然真的相信“实业误邦地产救国”的口号!这种匪夷所思的现象你没法用其它理由解释,我们只能再次将这种现象归结为天谴,归结为上天在让这个城市走入彻底的灭亡。
现在我们回头来看,丹东,这个中朝边界城市,这个城市充斥着腐朽的官本位思维,这个城市明明有着还算完备的汽车产业基础,却要活活玩死自己,这个城市一手摧毁了自己的产业基础,却要转身去炒房。
丹东是朝鲜的逃北者最大的中转站,我大丹东只要抓到一个,就会把人家送回去朝鲜枪毙。无数被枪毙在边界线上的逃北者的冤魂在盯着这个城市,在诅咒这个城市,到了今天,这个城市本身就成为了一个诅咒。现在看来,这个诅咒,已经变成现实了。
二、本溪篇
直接看财政数据。本溪2015年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3.5亿,较2014年暴跌了59%。这种财政收入根本无从维持这个151万人口的城市的正常运作,最后从中央和省财政忽悠了高达163亿的补贴回来,合起来达到216.5亿,才勉强实现了本溪财政的收支平衡。
2016年的数据依然不好看,前三季度本溪的一般预算收入42.2亿,同比2015年同期暴跌23%;然而,今年前三季度本溪从中央和省财政忽悠来的补贴就少了很多了,仅仅只有63.5亿。两项合计仅仅只有105.7亿。按现在这种数据,本溪2016年能忽悠回来个80亿的补贴,就很了不起了,这只相当于2015年补贴规模的一半!
然而,我们必须要知道的是,本溪这种城市,财政最大的负担就是养老、低保和就业补助项的开支,2015年的总支出规模高达58亿,单这一项,占其财政216.5亿总收入的比值,就达到了27%。
此外,教育23亿,农林水务21亿,养活公务员群体必须的9亿,修桥补路必须的5亿,这都是刚性支出,是一毛钱都不能少的。现在眼瞅着本溪的财政收入连社保支出都覆盖不了,其它所有支出都只能依赖中央和省的施舍,这种事我们都不知道怎么形容。
在各项经济数据方面,本溪2016年基本上没有任何改善迹象可言。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暴跌56%,商品房销售面积下跌42%,房价则普遍下跌了20%。
好吧,请北上广深的小清新们看清楚了:中国真的有房价下跌的城市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跌5.6%,企业利润则同比下降5.7%;出口额下降了34%。整体来说,今年前三季度819亿的GDP,相较去年同期的826亿,下跌了1%。
好吧,这就是个经济处于寒冬之中的城市,完全依靠上级财政的大规模补贴才勉强保证了城市的这一百多万人口的温饱。指望它恢复自身的造血能力,根本就不可能。请想象一下,如果我大中国的财政破产,无法再对本溪这种城市提供财政补贴,那么,151万本溪人民,是不是唯有自相残食,才能度过漫漫寒冬?
当然了,北上广深的小清新不要担心。反正这151万本溪人,以及其它寒冬之中的四五线城市的居民,都傻不拉几的,他们情愿饿死自己,也不会集结为流民,杀向一线城市的。嗯。这事是可以确信的。
三、牡丹江市篇
2014年的牡丹江市还没现在这么惨。这一年这个278万人口的城市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840亿,其中有455亿是出口收入,出口额占工业企业收入的比值高达54%,从数据上看,这是一个典型的出口导向型的城市。此后这个城市迅速完成了扑街的过程。
2015年出口额剧烈下降到110亿;到2016年10月份,出口额继续下降,仅剩74亿,预计全年的出口额撑死了也就是90亿。两年下来,一个完完全全的出口导向型的城市,出口规模萎缩了足足80%。
在这种背景之下,牡丹江市的财政收入当然无法维持。2014年它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还有88亿,从中央和省级政府忽悠来的财政补贴是98亿;到2015年它的收入爆降到59亿,而上级补贴则上升到135亿。截至2016年10月份,牡丹江市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在强化了征敛强度之后,有了些许的升幅,54亿,预计全年的收入65亿。
在现在这种经济崩塌出口萎缩的背景下,政府收入竟然恢复增长的结果,当然就是经济进一步塌方。于是,一个很可怕的数据出现了:截至2016年10月份,牡丹江市的贷款余额654亿,较2015年底的681亿,还下降了27亿。
你们能理解贷款余额下降的可怕之处吗?各种经济主体不要说加大投资规模,甚至连使用银行杠杆的兴趣都丧失了!横征暴敛的结果,就是经济主体直接退出市场,不玩了。
而牡丹江市的市民们,却依然高高兴兴的,为这个城市的财政收入恢复增长,声嘶力竭的叫好呢!
四、铁岭篇
铁岭,小品世界中的中国第一大城市。2015年末,这个东北小城有300万人口,然而,他们并不能靠讲笑话活着。2015年时铁岭经济事实上遭遇了一次坠崖式下跌,全年741亿的GDP,相对2014年的868亿,名义跌幅高达15%。
然而,从目前所能找到的2016年的数据来看,铁岭经济毫无改善的迹象,跌入了更深的深渊。2016年上半年铁岭的GDP为327亿,与2015年上半年的328亿相比毫无增长可言。
在关键的财政收入数据上,2015年铁岭的一般预算收入50.3亿,从上级忽悠来的补贴为103.4亿。这就是靠着这100亿的上级补贴,才让铁岭的300万人不至于饿死。然而,2016年上半年,铁岭的一般预算收入继续下跌,25.7亿,同比下跌24%。
与此同时,2016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下跌60%,房价下跌25%,这些也都算了,最可怕的是出口数据,竟然可以下跌83%,以致于出口额只剩下若有若无的6600万美元。铁岭经济看起来已经是个笑话。
我必须在此说明的是,铁岭市统计局已经不再公布任何实时数据,上面那些今年上半年的数据来源,竟然是铁岭发改委的一篇经济分析文章。
我这种中国排名第一的经济数据帝,固然还能抽丝剥茧的寻找到这些数据线索,然而愚昧无知的老百姓们,他们是不懂得如何寻找数据的。他们只会沉浸在东北振兴的幻梦之中,兴奋的欢呼,然后饿死。就像一个真实的小品一样。
五、齐齐哈尔篇
齐齐哈尔是我们这个系列的最后一个城市,关于齐齐哈尔,我们首先给出一组数据:2016年前三季度,齐齐哈尔366家工业企业,一共有97家亏损,亏损面27%,然而这并不是最关键的。
最重要的是接下来的这一组数据:97家亏损企业的亏损总额是39亿,而269家盈利企业的利润总额,只有可怜的4亿!!看清楚了,只有4亿!!!在整体上,齐齐哈尔的工业经济,净亏35亿!!!
这个540万人口的黑龙江第四大城市(不要迷信车牌号的黑B了,齐齐哈尔的经济规模早已下降到黑龙江第四了,前面三个依次是哈尔滨大庆和绥化),在工业领域已经陷入了整体破产的惨境。
我们必须知道的是,2015年齐齐哈尔的工业企业总利润也还有26亿呢,到2016年突然就变成个位数。这种经济萧条的速度,真是让人瞠目结舌。
在这种背景之下,齐齐哈尔的财政当然也已经破产。2015年,齐齐哈尔的财政预算内收入只有79亿,然而,为了维持这个五百多万人口的城市的运转,它的必须的支出规模必须达到420亿。
根据2015年齐齐哈尔财政决算表,仅教育支出就必须达到62亿,养活公务员系统需要25亿,单单这两项,就已经超出了齐齐哈尔自身的财政能力,其他所有开支,都必须要上级财政乞讨。
其它的重点支出项目我随便列几个:农林水利79亿,交通运输18亿,住房保障25亿,这些支出是绝对不能减少的,但凡要是减少投入,农业灌溉无法维持,道路坍塌了也没法修补,穷人就要露宿街头。这都是要死人的。
考虑到黑龙江省级的财政都是破产状态,齐齐哈尔这340亿的财务窟窿,必须靠中央财政来补贴。补贴到中央财政不堪重负的时候,齐齐哈尔的小粉红市民们,就要集体抱团饿死了。
2016年1-10月,齐齐哈尔各种横征暴敛极尽收刮之能事,财政预算内收入也只有64亿,预计全年也就是76亿的收入规模。要知道这个城市的产业早已全面破产,再怎么征敛,其实也没多少油水可刮了。
然而中央财政同样也不宽裕,也不愿意再往东北的无底洞里填钱了。所以,截至10月底,齐齐哈尔的财政支出规模也就是318亿,预计全年也就是390亿左右的支出规模,较2015年的支出规模,要缩减足足30亿。
我们目前还不知道齐齐哈尔政府到底压缩了哪方面的开支。教育?农业?交通?住房保障?或者是扣减了公务员工资?
总而言之,东北大地上的小粉红们,大概要经历人生中的第一次真正寒彻心扉的冬天了。
中國共產黨破產。就這麼簡單。
也就是说,东三省的奴隶们也面临着两个选择,或是站起来反抗做人,或是继续跪着舔菊做奴才,可是,照此文披露的数据,你舔得主人再舒服他也没钱养着你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