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有银行发布2016年业绩报告:利润改善难掩经营压力

【博闻社】本周,中国大型银行发布的2016年业绩报告显示,去年业绩出现初步好转迹象,但凸显出贷款利率承压正在削弱净收入在银行总收入中的过高占比。2016年大型银行的利息净收入低于上年水平,至少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首次。

华尔街日报报道说,尽管监管机构正在收紧抵押贷款和银行间资金供应等宽松信贷的通道,但这种状况促使银行转向高风险投资以获取回报。

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在星期四公布,去年净利润微增0.4%,至人民币2,782亿元(合404亿美元),利润增幅与2015年基本持平。以资产规模计,工商银行是全球第一大银行。

中国第二大银行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去年净利润增长1.5%,高于2015年0.1%的增速。

中国第三大银行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称,去年净利润增幅从2015年的0.6%上升至1.8%。

利润上升的表象掩盖了银行业所面临的困难

今年中国央行收紧货币市场流动性的举措推高了银行的融资成本,这让银行容易受到冲击。而曾经是贷款主体的企业客户面临着债务负担重、需求疲软以及资本管控等多重挑战;资本管控旨在捍卫人民币汇率,限制了企业的对外扩张。

这些因素反映在利息净收入大幅下降上;利息净收入是指银行利息收入和支出的差值。去年工商银行的利息净收入下降7.1%,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均下降8.7%。

过去利息净收入在中资银行总收入的占比曾高达90%。如今该比例已降至70%左右,且在进一步下滑。

非利息收入虽呈上升趋势,但远不足以弥补上述缺口。为提高盈利能力,银行处置了大量不良贷款,减少了应对违约行为的现金拨备。

三年前,银行拨出的现金缓冲为不良贷款规模的两到三倍,远远高于国家规定的150%的最低限额。去年大多数银行大幅削减了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工商银行的拨 备覆盖率为136.7%,大大低于监管红线。建设银行和第六大的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覆盖率则略高于最低要求。

以上三大银行称,去年共冲销和处置不良贷款人民币1,905亿元,2015年为人民币1,364.8亿元。

2016年对中国银行业来说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

2015年底,中国取消了存款利率浮动上限,使银行无法再靠压低利息支出并发放高息企业贷款的方式延续其长达10年的两位数增长。到2016年末,银行业净利息收益率已从四年前的2.76%降至2.22%。

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副行长方合英说,净利息收益率承受压力,一方面,银行难以找到回报率更高的优质资产,另一方面,货币市场利率攀升正在推高银行的融资成本。

银行业将净利息收益率下降归咎于2014年和2015年中国央行下调基准贷款利率,取消存款利率浮动上限,以及要求银行缴纳更多利息税的规定。

存款利率市场化尚未促使银行提高存款利率以吸引储户,却与银行融资成本的上升狭路相逢。融资成本上升最近导致银行间中小银行的融资规模急剧萎缩。

随着企业贷款减少,房贷成为去年主要银行新增贷款的主力,增长达到30%左右,而这类贷款却是银行业利润最低的品类之一。即便如此,在经历了2015年年中股市盛极而衰的洗礼后,政府对资产价格泡沫的警惕还是导致房贷减缓。

大型国有银行还承担着另一项重负。农业银行副行长楼文龙说,去年农行应政府支持实体经济的要求不得不减收部分客户的利息和手续费。

为应对这一局面,银行不得不通过提高手续费和佣金以及从事高风险不透明的理财产品业务寻求增长。中国央行表示,截至2016年底,银行业持有的这类表外投资已达到3.8万亿美元,较2015年增加30%。

监管部门警告说,这类投资常常导致债务源头模糊不清,给金融体系带来新的风险。对“影子银行”产品的监管很可能阻碍银行的这条生财之路。

建设银行表示,银行业仍将面临运营环境巨变的挑战。

Add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