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闻综述:中国经济增速仍然依靠传统的强力调控措施维持

【博闻社】在周一官方公布的数据中,中国第一季度GDP以6.9%增速创下一年半以来的最高水平。但这一结果仍然是靠中国政府动用基建开支、宽松信贷、对地方政府施压等传统调控手段得来的。

房地产

去年的信贷政策和基建支出,以及房地产市场持续快速增长都起到了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国有企业投资和政府的基建支出对经济加速增长贡献尤其大。今年3月份政府支出增加,虽然中央政府努力控制企业的债务水平,但当月贷款规模仍有所攀升,其中很大一部分流向了在政府刺激措施下再度升温的房地产市场。

依然强劲的房地产市场助长了内需,随着近期人民币兑美元企稳,围绕人民币走弱及资本外流的担忧有所降温。中国第一季度房地产销售增幅超过20%。

但是经济学家称,预计到2017年下半年,为近期经济扩张提供动力的诸多因素的影响将消退。

出于对债务迅速膨胀和资产市场投机行为愈演愈烈的担忧,中国央行已经利用短期借贷工具逐渐收紧信贷。此外,加上最近政府对住房抵押贷款及限购措施的不断加强,将促使未来几个月房地产市场的降温,同时也会对建筑和原材料公司造成冲击。

德国商业银行经济学家 Zhao Hao 表示,虽然第一季度GDP增幅有明显改善,但风险犹存,信贷不可能永远保持12%的增速。

国有企业

当前中国正努力从由债务推动的政府投资和低端制造业驱动、转向以私人消费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支持短期增长,还是防范过高的债务以及房地产泡沫造成的金融风险,两者之间,中国政府面临艰难抉择。如何平衡这两者的关系,可能会对中国政府能否向更健康的增长模式转变,抑或其刺激措施的作用在何时失去效果起到决定性作用。

4月1日,中国政府宣布河北雄安设立新区的“千年大计”方案,这将使从事钢铁、玻璃和水泥等生产制造的国有企业受益。最近以及显示出国企即将大量涌入雄安新区的迹象,换之以当地小规模民企的搬迁和倒闭。

IMF前中国事务主管 Eswar Prasad 对此评论称,中国经济表面看来平静,但是是以牺牲民间增长动力为代价,而仍然依靠传统的增长模式运行,这掩盖了不断加大的系统性压力和宏观经济脆弱性的事实。

财政刺激

尽管经济学家普遍预计今年下半年中国经济增速将放缓,但一季度的良好开局可能会使政府轻松实现6.5%左右的年度增长目标。不过这也许说明不了什么问题,在经过多年的财政和货币刺激之后,中国迅速膨胀的债务规模给经济增长笼罩上了一层阴影。

据估计,中国目前的总债务水平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77%,远高于2008年底的125%。尽管中国政府在努力应对不断上升的经济风险,信贷的扩张速度仍远高于经济增速。

地方政府

在经济增长放缓时,为扭转局面,中国政府派出高层官员敦促企业和地方政府支出,实施改革等措施以提振经济增长。李克强在考查中国增长最慢的东北地区时对当地官员说,他们必须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以便保障居民的收入和就业。

可是地方政府刺激辖区内经济增长的手段非常有限,无非是投资,而行政支持的投资最终会导致产能过剩的结果。

虽然中国政府一直尝试推动经济转型,希望由依赖投资以及重工业推动转为以消费驱动的模式,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多空间,但是这需要耐心,而强调经济增速的背景只会促使政府不停的重新使用传统的手段来调控以达到目的。

Add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