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批判理论十讲(系列节目)张博树 第二讲:经济术语背后的政治逻辑

【博闻社】第二讲 经济术语背后的政治逻辑(上)

在第一讲中,张博树教授以毛泽东时代是否有“意义”、如何理解毛泽东的“反蜕变”努力、他为什么又以彻底失败告终等为例,说明了历史研究如何贯彻客观性原则。第二讲的主题是“经济术语演变背后的政治逻辑”。讲座将讨论如下问题: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这两个概念是一样的吗?为什么毛泽东年代“商品经济”被否定,而今天“市场经济”成了标准语?毛泽东不承认人的经济行为的自私性,极力推行乌托邦社会工程的结果,是把中国经济带入了死路。这才有了后来的改革开放。但邓小平真的颠覆了毛泽东吗?真的有什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么?改革开放年代的市场经济又如何发展为贪婪可怖、令人可耻、但又无处不在的权贵经济?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二讲原始录像不完整,我们邀请了张教授把缺失的部分重新录制,供朋友们分享。

第二讲 经济术语背后的政治逻辑(下)

张博树教授在第二讲的上半部分讲到毛泽东不承认人的经济行为的自私性,极力推行乌托邦社会工程,结果把中国经济带入了死路。这才有了后来的改革开放。但邓小平真的颠覆了毛泽东吗?中国的经济逻辑又将如何演变?中国的权贵资本主义到底是怎样炼成的?我们又怎样从历史哲学和政治哲学的高度把握这个荒谬的历史现象您怎样看今天习近平的反腐?能遏制共产党的腐败吗?张教授认为,今天挂着社会主义招牌的权贵资本主义又一次把中国引向死路,解决问题的唯一出路是政治转型和民主化。请收看本系列讲座的第三讲“从专政到公共权力:宪政转型的政治哲学基础”。

One Comment

Add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