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享经济:有“革命性的潜力” 但多数项目沦为”鸡肋”

合肥违法停泊的单车

【博闻社】2017年,“共享”这个词出现在了各个领域和各个行业中。共享单车的成功让各地的投资者们蠢蠢欲动,纷纷“陷入”了“共享模式”,试图来“瓜分”共享市场的大蛋糕。随之,共享雨伞、共享睡眠仓、共享充电宝、共享篮球、共享KTV,甚至共享候车马扎、共享溜娃单车都成为了投资者所谓的“共享”项目。

共享篮球

在北京的一个运动场上,王会恩用他的智能手机扫描储物柜上的二维码。储物柜的门打开后,用户就可以使用里面的篮球。租借费用是每小时大概2元人民币。

王会恩是一元体育的首席执行官。他计划在全中国推行共享服务,总共提供两千万个足球及篮球。王会恩说:“共享(经济)现在是有点热啊。”

共享狂热

中国使用智能手机支付的普遍程度,世上没有其他国家可媲美。手机支付亦令共享经济起飞。

有些共享经济项目配对用户,例如有人驾车时空出了位子,可以利用程式去配对前往同样地点的乘客。

一些则是高科技的租赁项目,例如是单车、计程车或者球类。费用积少成多,为公司带来庞大的收入。

共享经济在中国火爆非常、极速增长,也吸引了以十亿元计的创业投资的资金。

不过所有崭新的商业模式都会带来新挑战,而共享经济也不是例外。

缺点

有公司发起提供共享雨伞的服务,但当30万把雨伞都不见之后,营业陷入困难。

“共享睡眠舱”让用户可以租用空间睡觉休息。不过睡眠舱违反酒店规定,现时被停业。

共享单车用户人数众多,是共享经济最成功的模式。不过就算是共享单车,经营上也遇到一定困难──包括盗窃、恶意破坏等。政府部门看起来也不是真心全面支持发展共享单车。

在合肥,成千上万的单车因非法停泊,被关在一个运动场上。这显示,除了吸引足够用户外,共享经济的成功还需要其他因素。

虽然发展遇上不少困难,但共享经济还是有丰富的潜力。

共享单车的追踪技术让用户可以随处停泊单车,而并非只在单车站上。或许有少数官员不满共享单车随处停泊——但这也说明共享单车有多受民众欢迎。

在一些中国城市,共享单车火红,令使用单车的人数在一两年之内增长一倍。

革命性的潜力

卡尔‧菲耶尔斯特伦(Karl Fyellstrom)是远东BRT规划(Far East BRT)的城市交通顾问。他认为,共享单车在短时间内鼓励使用单车的效用,远比数十年的宣传教育要强。

“我十年来推动使用单车。不仅在中国,而是在全世界。这很困难。”

“共享单车出现,带来革命性的效果。我认为这是历史性的机会。”

在一幢住宅大楼的前地,旁边都是废弃的马桶,李小群(音译)在跑步机上跑步。共享运动舱是最新的共享热潮,而李小群首次使用服务。

对比一般的健身房,共用运动舱没有洗澡的地方,也没有更衣室,设备不算太理想。不过共用运动舱每小时费用只需约13元人民币,令李小群印象深刻。

她说:“人们喜欢这些共享的主意。”

“我们希望看到更多共享经济的模式。它是惊喜。我们都希望共享模式可以发展得好。”

专家:共享经济是技术发展的必然 仅有少数可以生存

浙江财经大学副教授文雁兵就曾公开表示,以互联网为依托的共享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资本与科技相结合的产品在改变民众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哄而上的无序发展、资源浪费、影响公共秩序甚至触及法律红线等问题,值得警惕。

记者了解到,所谓共享经济,需满足五个基本要素,分别是:闲置资源、使用权、连接、信息、流动性。而共享经济的关键在于如何实现最优匹配,实现零边际成本,要解决技术和制度问题。

专家介绍,共享经济的本质即为整合线下的闲散物品或服务者,让他们以较低的价格提供产品或服务。对于供给方来说,通过在特定时间内让渡物品的使用权或提供服务,来获得一定的金钱回报;对需求方而言,不直接拥有物品的所有权,而是通过租、借等共享的方式使用物品。

现如今,很多冠以共享之名的产品,并非共享经济。中国政法大学李俊慧教授对此表示,有些打着共享经济之名的服务,并不具有可持续性,短时的资本助推只能维持一时的繁荣。

BBC/经济日报

One Comment

Add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