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毅然《党史真相》第四集:国民党成立大会与国民党的“左”


1912年8月25日,南北和议已成,同盟会领导人认为宪政之局既定,唯求运用于现实,希望改组同盟会,去掉暴力革命与祕密结社的色彩,化为正规现代政党,与社会接近,争取民众,多得选票。故将 中国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在北京召开成立大会,会场地点虎坊桥湖广会馆剧场。此次改组更动同盟会宗旨,将原本“本会以巩固中华民国,实行民生主义为宗旨”,改为国民党党章的“巩固共和,实行平民政治”,删除“民生主义”,旧日同志多为不喜,孙中山亦不愿意。加之其他一些原因,同盟会内部争执较大,大会之前即有人蓄意砸场闹 会。成立大会原定京沪两地同时举行,沪会因分歧不和而散,京会则因孙中山、黄克强两位重要人物出席坐镇,而得终局。除了删除“民生主义”引发分歧,还有一大斗争焦点,即同盟会原吸收女同志入会,这次出于拉选票的现实考虑(参加普选者绝大多数为男性),加上其他方面的形势,国民党新党章规定不收女党员。北京成立大会上,当场就有女同志唐群英、沉佩贞、伍崇敏等 起而质问,直奔主席台向宋教仁寻殴,闹得几乎不可开交。如果不是孙中山在台上讲话,反对者就要砸场了,不得已,只好有劳总理挥汗“弹压”。大会从早晨八时开幕,到勉强散票选举, 再将选票收齐,已近天黑,开了整整一天,十分艰难。刚刚起步的民主,从同盟会到国民党的转型,第一批民国政治精英,“实习“得相当不易,还是得靠孙中山的“人治”。

1930年4月,南京立法院召开第二次全国教育会议。一次聚餐会上,国民党元老、立法院长胡汉民向众人提出三个问题,要求与会者发表意见。第一、要不要姓?若要,从父姓还是从母姓?第二、要不要婚姻?若要,早婚或晚婚有无限制?第三、要不要家庭?若要,大家庭还是小家庭好? 不料,出席该会的蔡元培一本正经回答:第一、不要姓,用父姓不公道,用母姓也不妥当,可设法用别 的符号代替。第二、不要婚姻。在理想的新村裡,有一人独宿或两人同寝的房间。当两人要同居时,须先经医生检查与登记日期,以便确 认生出子女的归属。第三、不要家庭。不得已而思其次,小家庭比大家庭好。从思想根源上,胡汉民之所以会提出三个比共产主义还要共产主义的问号,显然来自辛亥以后流播甚广的无政府主义思潮― 怀疑一切现实既成,追求绝对自由,标榜澈底解放。对一切传统与现实取 绝对否定之态,乃所有「左稚」之通弊。在大变革时代涌现这样那样 枝枝杈杈的左倾偏差,亦不奇怪。

Add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