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博树《中美俄三国演义》第十二集:1980年代的中苏改革
|
上个世纪80年代可谓不同凡响,中国推动了邓小平式的经济改革,苏联则进行了戈尔巴乔夫式的“公开性”和政治改革,这些改革是如何发生的?他们之间有什么异同?又对中苏两国乃至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期间中美苏三国的关系又是怎样的?
问题一:能否请您谈谈为什么在1980年代中苏两国都先后发生了被称为“改革”的重大变化?
从制度现代化的历史大逻辑角度看中苏改革:对1917年革命、1949年革命所代表的历史扭曲的矫正。但又各有各的具体历史语境。先看中国:文革把毛的动员式极权主义和乌托邦改造工程推到极端,改革开放是中共不得已的选择。
问题二:有人说中国80年代的改革是“先经济、后政治”,真有这样的改革路线吗?
中共元老并无此意。他们一直在阻挠政治改革和真正的思想解放。核心是不想放弃对权力的垄断。对毛和文革的评价也体现这一意图。胡赵试图有所作为,他们的局限。民间的努力。
问题三:人们一般承认,美国对于中国的改革开放是起到了促进作用的。您怎样看这个问题?
当然是这样。但从中共角度讲,这个问题有两面性:既希望美国帮助中国发展,又担心被和平演变。这个纠结从1972年以来就一直存在,只不过为了抗衡苏联,不太明显罢了。开放年代这个问题越来越凸显出来。美国人反倒相对简单,除了希望促进民主外,80年代对中国的帮助(包括军事)仍有抗衡苏联的考虑。
问题四:苏联的改革又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
斯大林主义到赫鲁晓夫“解冻”到勃列日涅夫“停滞”。苏联的老人政治。安德罗波夫和契尔年科的短暂掌权。戈尔巴乔夫出现:再谈历史的生成性。戈的“新思维”: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从“公开性”开始。
问题五:苏联虽然没有了老人政治,但改革也并非一帆风顺。据您看,戈的改革遇到了哪些阻力?
官僚集团的阻力(经济改革未能起步);认知冲突(守旧派知识分子);改革派内部的问题(戈尔巴乔夫、叶利钦、雅科夫列夫);对改革步骤的把握还欠火候。但总的说,戈的改革前无古人,成就巨大,开历史之先河。
问题六:中共御用文人往往诋毁戈,说戈葬送了苏联,葬送了社会主义。为以正视听,能否请您归纳一下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最重要成就?
为共产主义类型的政权进行和平民主化转型提供了重要经验,证明这样的转型是可能的;政治改革带有全方位性,从放开言禁、党禁,到自由选举(1989年人代会),到废除“第六条”,实行总统制(1990年);提出新的全球政策,人类和平高于意识形态竞争,为结束冷战创造了条件。当然,改革带来新的问题,分离主义倾向加剧,最终被保守派所利用,导致苏联解体。
真是波谲云诡,一波三折。80年代的改革动摇了社会主义的传统观念和体制,也激起进一步变革的冲动。但结果却相当不同:在苏联东欧,变革导致整个共产极权制度的垮台;在中国,伟大的1989天安门民主运动却遭到残酷镇压,最终功败垂成。为什么是这样呢?请看第十三集“六四屠城、柏林墙倒塌与八一九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