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杂志年度十大科學人物 賀建奎被称「基因編輯流氓」上榜

【博闻社】在学术界享有盛誉的英國科學期刊《自然》(Nature)18日在電子版公布2018年度十大科學人物,先前聲稱創造出一對可抗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寶寶的中國科學家賀建奎,以反面形象上榜,《自然》稱他是「基因編輯流氓」(CRISPR rogue)。

《自然》是世界最權威的學術期刊之一,每年都會選出在科學界引起熱議的十大人物,這些人的科學領域的作為可能對全世界產生重大影響,或是他們在世界上的地位可能對科學產生重大影響,無論好壞。

今年有4名亞洲人上榜,包括先前引起極大風波的賀建奎,《自然》以「基因編輯流氓」形容他,稱他的行徑引起國際公憤。《自然》指出,雖然賀的研究可能為解決人類疾病帶來新方向,但不少科學家都憂慮此事違反道德,可能阻礙未來有關研究的撥款。

除了賀建奎之外,其他9名科學家的介紹如下:

●曹原(Yuan Cao),1996年出生於成都,今年22歲,已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攻讀了4年的博士學位。曹原所屬的團隊在石墨烯超導領域的重大發現,可以簡單實現絕緣體到超導體的轉變,打開了非常規超導體研究的大門。

●薇薇安.史隆(Viviane Slon),德國馬克斯普朗克進化人類學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Evolutionary Anthropology)的古遺傳學家。她於2018年和同事,在西伯利亞南部阿爾泰山脈(Altai Mountains)丹尼索瓦洞穴(Denisova Cave),對一個9萬年前的骨骼進行DNA測序時,發現這具骨骼是混血種,一半是尼安德塔人(Neanderthal)一半是丹尼索瓦人(Denisovan)。

●傑絲.韋德(Jess Wade),英國物理學家,她獲得「自然」雜誌譽為「多樣性冠軍」(Diversity champion),指她為科學領域裡的平權而努力,創建數百個女性科學家的維基百科詞條。「自然」雜誌指她是「一位物理學家撰寫數百篇維基百科詞條,以提高代表性不足群體的科學家形象」。

●羅伯特-揚.史密茨(Robert-Jan Smits),歐盟開放獲取特使(Open Access Envoy of the European Commission)推出的「S計畫」,獲得「自然」雜誌稱讚是「一位官僚發起推動科學出版改革的動力」。史密茨發起科學研究論文開放獲取的驚人倡議,掀起科學出版業的改革浪潮。

●雷凡特(Barbara Rae-Venter),美國加州的系譜學家,將犯罪現場蒐集的DNA,以遺傳系譜學方法來鑒定罪犯,協助警方逮捕美國史上最惡名昭彰的連環殺手和強姦犯。

●吉川真(Makoto Yoshikawa),日本天文學家。精準操縱隼鳥2號(Hayabusa 2)探測器。截至今年10月,陸續將3輛小型探測車投放到1千公尺寬的小行星龍宮(Ryugu)上,並拍下這顆小行星的第一張清晰特寫照片。隼鳥2號預定明年在龍宮降落,以採集岩石樣本。

●梅森狄莫特(Valérie Masson-Delmotte),法國氣候科學家,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問題小組(IPCC)第一工作組的聯合主席。她和同僚在今年IPCC發布的科學報告中發出警訊,指2030年,地球的溫度將比工業革命前升高1.5度,將加劇大洪水、超級風暴和乾旱等極端氣候。搶救地球暖化的時間,只剩下12年。

●安東尼•布朗(Anthony Brown),荷蘭萊登大學(Science of Leiden University)萊登天文台(Leiden Observatory)的天文學家。他帶領的研究團隊公開了歐洲太空總署(European Space Agency)的太空望遠鏡蓋亞(Gaia),所追蹤到的10億顆恒星的資料,這份各方期待已久的資料,改變了人類對銀河系演化的認知。

●楊美盈(Yeo Bee Yin),馬來西亞現任能源、科學、科技、氣候變化及環境部長,英國劍橋大學高等化學工程系碩士。她在7月2日上任後,推出多項大膽政策,以改善馬來西亞的環境,並大幅提升大馬使用再生能源的比重。同時她也倡導減少使用一次性塑膠用品。

自由时报/中央广播电台

Add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