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信用“老赖地图” 中国用新技术追债惹隐私争议

【博闻社】中国用科技实施社会信用体系,进入全监控社会虽已不是什麽新鲜事,不过,随便用手机扫一扫地图就能知道(或被知道)身边有多少人欠钱不还还是挺令人毛骨悚然的。这是中国运用科技手段对14亿公民实施社会信用体系的最新努力。

中国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1月14日上线微信小程式「老赖地图」测试版,可以侦测使用者 500 公尺内俗称「老赖」的失信被执行人相关资讯,包括本名、违反了什麽规定,甚至还设计了分享机制,「方便」让使用者随时随地分享身边有多少老赖给朋友圈。

所谓失信被执行人在中国法律上的定义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法院认定的「被执行人具有履行能力而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再讲白话一点就是中国法院认证欠钱不还的人,他们被中国法律规定不能买不动产、搭飞机、火车时不能坐二等以上舱位、也不能住星级旅馆,甚至不能旅游度假。

当然,这个地图也把失信的法人、其他组织含括在内。官方资讯表示,这个小程式是为了「社会公众可以通过该小程序进行监督、举报,进一步压缩「老赖」生存空间,促使其主动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形成人人知法、懂法、守法的社会氛围。」

这种利用社交平台监督失信者的做法受到《北京青年报》文章的赞誉,作者说利用互联网技术对老赖进行精准曝光的创新举措,值得点赞和推广。文章说,中国失信者虽然受到法院裁定,但他们有许多躲避办法,让让法院找不到人和财产。社交平台监督可以让他们受到来自熟人社会的道德压力。

监督和隐私争议

不过这种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老赖”信息的做法也受到一些批评,批评者担心公民隐私权利受到侵犯。澳洲墨尔本大学亚洲研究所的讲师Delia Lin对《每日电讯报》说,那些因为贫穷不能还债这回受到这种监控和公共羞辱。

但是拥有微信社交平台的腾讯公司的创始人说,用户的隐私和数据安全是他们最重视的事情。

河北高等法院表示,开通“老赖地图”小程序旨在惩戒失信被执行人。让社会公众能够查询身边失信被执行人的信息,有利于监督,举报,进一步压缩“老赖”生存空间,让他们主动履行法律义务。

微信用户通过这个小程序在线举报有关失信人,如他们发现“老赖”财产线索后可以向信息编辑举报,举报信息被提交到小程序后台管理员,再通知法院执行部门。

河北高等法院说这是互联网技术在司法领域的应用,让公众了解周围的信用状况,让他们参与威慑”老赖”履责,形成人人知法、懂法、守法的社会氛围。

社会信用体系

中国从2011年开始发展社会信用体系,给个人,公司和有关当局机构打分,区分可信者和失信者。打分评级被用来决定失信者是否能够使用诸如贷款和交通等具体的服务。

中国省市地方政府正在推行数十项试点社会信用系统。据河北高级法院网站公布的信息,因为失去信用,到目前为止超过1800万人被禁止乘坐飞机,550万人被禁止使用高铁。

但设在在纽约的人权观察组织认为这是中国政府大规模监控计划的一部分。中国互联网技术对收集公众信息的做法也受到外部指责,例如中国广泛使用脸部识别技术以及在学生制服内安装跟踪芯片等做法。

中国网络公司搜集用户的消费数据对他们评分。受到监控惩罚的违规行为还包括:公交地铁逃票,餐厅预约不到,行人过马路闯红灯。

《每日电讯报》的经济评论员华纳(Jeremy Warner)说,中国对隐私和监控采取更加放任的态度,从某种意义上说可能有助于人工智能的发展。他说机器学习依赖大量采集数据,而这在中国的文化氛围内,并不构成大问题。

中国数字时代/BBC

Add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