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保法案 V.S. 天朝思維:中國與日本誰更具「冷戰思維」

【博聞社綜合】日本參議院19日凌晨以148票贊成、90票反對的結果,在意料之中通過安倍晉三政權強力推動的「安全保障相關法案」(簡稱「安保法」),使其正式成為法律。未來日本可行使向來在國內被視為違反「和平憲法」的「集體自衛權」,只要國會同意,便可派遣自衛隊前往海外支援盟友作戰,即使日本本身並未遭到攻擊。

包括美國在內的亞太主要國家對於安保法案的通過雖然反應不一,但早已有心理準備。畢竟日本眾議院已在7月15日表決通過,而根據日本國會的「眾議院優越」議事規則,遭參議院否決的法案須退回眾議院重新表決,若眾議院的重新表決仍通過,則法案不需再經參議院而可直接成為法律。由於執政的自民黨與公明黨聯盟在參、眾兩院都有絕對優勢,安保法即便在參議院被否決也可以在眾議院重新表決而自動成為法律。

而亞太各國官方對安保法案的通過多表歡迎,即使對日本的態度較為敏感的韓國,其外交部的聲明也為表達反對,而是希望日本在行使集體自衛權時必須遵守新版美日安保方針,尊重所介入的「第三國」的主權以外。而韓國媒體對此事的評論則表現出期盼又怕受傷害的態度:既憂慮日本可能再度傷害韓國的主權,又認為日本此舉可強化對朝鮮的嚇阻,對韓國的安全有所幫助。

僅中國外交部罕見地深夜回應以表達嚴重關切之意,而中國國防部新聞事務局的官方微博聲明則比中國外交部的態度嚴厲得多:「日方違背和平發展合作的時代主潮流,堅持冷戰思維,強化軍事同盟,圖謀加大海外用兵力度…敦促日方深刻汲取歷史教訓,重視亞洲鄰國安全關切,堅持和平發展道路,多做有助於促進本地區和平穩定的事」,並稱「中方將密切關注日方下步動向。」

這裡再度提到了「冷戰思維」。眾所周知,中國向來使用「冷戰思維」一詞批評美國與其亞太盟國的戰略路線;使用「冷戰產物」來抨擊美國的各個亞太同盟。其主要目的是企圖將美國的同盟體系打為帝國主義壓迫其他弱小國家主權的工具,利用中國在中蘇同盟瓦解後便不曾再與其他國家組成軍事同盟的歷史,站在國際道德的制高點,來塑造本身不同於美國的優越性,藉此拉攏其他亞太國家並分化美國與其盟友。

美韓同盟是中國要拆散的第一個目標,目前已經因為韓國總統朴槿惠意欲利用中國來加快韓半島統一進程的路線,而有初步成果。但對於美日同盟則不那麼順利,因此中國本次利用日本反對力量的浩大聲勢,以及安保法的集體自衛權與日本和平憲法的衝突,企圖將安倍政權塑造為不顧民意的軍國主義份子,利用日本國內「人民內部的矛盾」來促進中國在「敵我矛盾」鬥爭中的力量。

但是中國此舉目前看來收效甚微。一方面,安倍對此早已有部署,其在8月的「安倍談話」中大量強調日本要繼續擁護民主價值,與抱持相同價值觀的國家站在一起,無一不是為了向西方國家宣示其立場,而此舉從美國與歐洲國家普遍對「安倍談話」持正面態度來看,已收到預期效果。

中國最大的誤算是其本身才是真正的「冷戰思維」,甚至摻入舊時代的「天朝思維」。自江澤民時代以來,中國與其他國家建立的「戰略夥伴關係」,雖美其名「互不對立,遵守“ 求同存異” 原則,不攻擊特定第三國」,但中國卻依這種概念,透過正式外交文件來給世界上其他國家畫分其在中國心目中的等級與親疏關係。這在其他大國可說相當罕見,但古代的中華帝國就是這麼實行了兩千年,現代中國雖然經過馬列主義幾十年的調教,但幾千年根深蒂固的親疏階級傳統豈那麼容易完全消除。不過現代中國跟古代帝國的實踐還是差了一截:古代帝國是真的「厚往薄來」,但是現代中國建立了各種等級的「戰略夥伴關係」以後,還是要計較各種戰略利益,特別是它所宣稱的「核心利益」。如果與中國的戰略利益有所衝突,那麼戰略夥伴關係的「互不對立」、「求同存異」,可說名存實亡。印度、越南就是這種例子。至於美國、日本、菲律賓等國,則根本不願加入中國這種天朝思維的等級夥伴關係。

此外,對大多數亞太國家而言,中國崛起並迅速朝海上擴張,特別是在習近平上台並採取較胡錦濤更為強硬的政策後,從日本到澳洲的東亞國家都感受到中國強大的戰略壓力,長期主導東亞秩序的美國亦不例外。中國軍機、戰艦頻頻在周邊海域及西太平洋展示力量,軍人與部分學者則鼓吹中國要擁有與大國身份地位相稱的武力,其高潮則是今年9月3日的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大閱兵。誠然,每個國家都有權利維護自己的領土主張,都有權利整軍經武,但中國的閱兵炫耀看在周邊國家與西方國家眼裡,等於宣示中國未來在爭端上可能更加強勢。

美國歐巴馬政府雖然在2009年7月推出所謂的「重返亞太」(return to Asia)戰略作為回應,但受限於國防預算將長期大幅削減,僅能把軍力部署重心由大西洋調整至太平洋,而無法如冷戰時期大規模整軍經武,在東亞維持能完全壓倒中國的力量。日本遂成為美國分擔在東亞遏制中國責任的重要幫手。而其他與中國有嚴重衝突,或者像韓國這種與日本都面對朝鮮的威脅的國家,自然也歡迎日本能在安全上協助他們。

因此,儘管日本過去有侵略、殖民的歷史,但自1945年戰敗以後迄今70年,皆保持和平、反戰的官方立場,從未牽涉任何武裝衝突;國防戰略也由於美國在亞洲擔負起主要的角色,而得以採取「專守防衛」路線。在亞太許多國家,特別是那些直接面臨中國崛起的安全威脅的國家看來,中國在冷戰後朝海洋發展已經20年,但日本直到今年才解禁集體自衛權;中國每年的國防經費以雙位數比例成長,日本卻始終低於GDP的1%,有時還呈現負成長。歷史記憶與教訓固然不可忘,但眼前的情勢顯示,中國具有「冷戰思維」,「違背和平發展合作的時代主潮流」,「加大用兵力度」的可能性,要高於日本。

 

 

Add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