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一带一路宣传中的八项注意 北京的舆论战耐人寻味
|思泰
北京——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欧洲大力推销“一带一路”的政策,尽管欧洲一些国家在“一带一路”的问题上并没有做出相关表态,但是这也看出欧洲一些国家不愿意借此与中国的关系过渡僵化。一直以来中国官方媒体在一带一路的问题上始终采取了一种宣传策略。近日,博闻社北京分社独家获取一份关于中国在“一带一路”宣传中的八项注意。该文件详细解释如何让世界各国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接受这个由中国共产党当局带来的经济普惠政策。
文件里提到了八项注意事项分别是:要防止简单生硬的模式化宣传,当中特别提到了要融合国际社会实际内容,切勿简单生硬的灌输宣传内容,减少淡化宣传味道,减少宣传痕迹。
在中国最大的对外电视宣传机构“CGTN”里有关一带一路的报道模式和报道思路上多数是遵循西方主流新闻机构的报道方法,并从中逐渐改良成为中共大外宣的新部分;其次是防止自我为中心的功利化宣传,减少使用一些功利性明显的词汇如“谋求大国影响力、开扩国际市场、打破外部封锁”等反而选择那些让国际社会能值得注意的话语。
北京出击“感情牌”强推一带一路
防止“表面热闹”带来的形式主义和进行过度解读性宣传政策
一段时间以来,北京在一带一路的问题上似乎始终做出的是一种开放的姿态,让每一个参与的国家互惠是在宣传语中常见的内容,不过在最近一段时间这样的宣传策略发生了一些改变。
文件要求一些涉及一带一路省份的媒体要依靠自身强大优势来大打“感情牌”以此减少国际社会和参与国的陌生感借此消除一些在北京看来不必要的矛盾。还要求发挥省级媒体的优势多宣传本地对于一带一路的贡献来配合中央级媒体的宣传攻势。在做好自身宣传攻势建设的基础上还要加强与对方国家的媒体合作关系,包括输出双语节目和一些大型情感类的电台节目让当地民众接受。
虽然国际社会知晓中国当局一些对外宣传策略,但在一带一路的问题上,当局似乎保留了一些。在涉及一些敏感政策的对外宣传上,对于一些触及对方国家的对外政策不要过多的去分析,在此之前,北京也在一些宣传报道上对于非洲国家的当地经济政策发出了一些自己的“独到”的见解,这也造成了北京的一些其他经济政策在当地难以大规模推行。
避免自乱阵脚形成不利的舆论态势 加强管控自媒体的宣传模式
北京的一贯政策对于一带一路宣传来说一直是区别内宣与外宣的模式,对内,北京一直是采取在省级媒体上大放厥词,重点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这个宣传词汇。此前,这样的话语在对外宣传上频频出现,但是随后不久就被官方撤下。
在有关一带一路的立场上,文件还指出加强管控自媒体的宣传方式,这也是被看作前不久中国当局在微信公众号还有翻墙浏览境外新闻网站发表一些言论都被当作“涉嫌寻衅滋事罪”给予治安处罚。习近平治理下的中国互联网环境在过去6年里被总部设在华盛顿的“自由之家”评为不自由互联网国家,而这样的情况越来越多。当然,官方也在不断回避和减少外界认为一带一路就是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敦促媒体宣传策略转向利于共产党宣传的目标。
强有力的把握舆论主动权也是一带一路的宣传中最为明显的东西,北京在这样的问题也再一次掩盖了官方宣传模式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