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法院”人工智能协助审案 40天工作量僅需50分鐘

小智協助審理金融借貸糾紛案件。

【博闻社】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其中人工智能(AI)愈來愈多地被應用到各行各業。9月23日上午,一场别开生面的庭审在杭州基金小镇人民法庭内进行。这是一起线上审理的金融借款纠纷案件,法官袁翠玉“袖手旁观”,AI法官助理“小智”协助主持庭审,原、被告远程有序地发表诉辩意见。大屏幕上,庭审笔录、证据分析、庭审争议焦点、案件风险点、涉案借款本息金额、裁判文书等同步跳动更新,并逐步补全完善。法官袁翠玉核查确认后当庭宣判,并当庭将判决书送达原、被告双方,案件随即进入归档程序。从开庭到结案归档,全程仅用了30分钟。

这就是上城区人民法院基金小镇人民法庭开创的“凤凰金融智审”。近年来,浙江法院依托浙江互联网产业的先发优势,大力推进智能化建设,“智审、智执、智服、智管”全面发力。2018年,浙江高院与高校、科技公司共同启动智能审判研发攻关,经过努力,已在实验室环境中实现了民间借贷、网络购物、公安交通行政处罚三类案件从立案到裁判文书生成的全流程智能审判,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可行的智能审判途径。

为此,浙江高院确定了两批25个智能化试点项目,上城法院以金融借款纠纷为主攻方向的“凤凰金融智审”正是其中之一,它的上线标志着全流程智能审判模式正式从实验阶段走向应用实践。“小智”作为法官助理,不仅能“看懂”起诉状,“听懂”庭审中各方发言,理顺庭审笔录,还能自主分析、实时概括案件争议焦点,智能预测裁判结果、计算裁判数额等,并主动向法官报告。此外,它还会自动推进审查立案、分案排期、生成与送达文书、协助法官主持并记录庭审、电子归档等,并及时自我学习迭代。在小智的辅助下,案件当庭宣判或成为常态。

被誉为“中国第一基金小镇”的玉皇山南基金小镇,聚集了2600余家金融机构,资产管理规模超1.12万亿元,是钱塘江金融港湾重要的金融产业集聚区之一。金融业高速发展的同时,金融类案件的数量也水涨船高。“凤凰金融智审”在“小智”的帮助下,实现了金融借款案件的“即诉即办、即审即判”。“像今天这样的金融借款纠纷案件,从立案到排期开庭,再到庭审、撰写判决书、送达文书、整理卷宗归档,以前至少要40天时间。除了庭审法官外,立案庭法官、档案室同事还有法庭书记员,都要参与。”袁翠玉说,如今,“小智”一手操办立案、送达、归档等工作,一个案子从立案到归档,法官仅需投入50分钟,而立案庭、档案室的工作量甚至用不了1分钟。

下一步,浙江高院将把基金小镇人民法庭作为司法智能化建设的“试验田”,继续深耕“凤凰金融智审”,以期早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全流程智能审判经验。

目前人工智能是否能够取代法官判案呢?东南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研究员王禄生表示,目前还很难。一方面,人工智能还无法完全理解法律文书,所以只能做一些基础的、流程性的法律工种。另一方面,司法具有透明性,当事人需要了解案件审理过程中的所有细节和缘由,这一切有赖于法官的解释;而人工智能通过分析神经网络审案,其过程仿佛在一个“黑盒子”里进行,具有不可解释性。这是人工智能在法律范畴运用过程中最值得攻克的难题之一。

杭州日报、新华网等综合

Add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