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影响美元強勢 人民幣跌至5個月新低

【博闻社】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令市場恐慌情緒繼續發酵,引發市場對美元流動性收緊的憂慮,資金傾向流入美元,人民幣匯價大受拖累,反映內地市場的在岸人民幣周四(19日)低見7.108兌每美元;離岸人民幣更弱見7.1599,為去年9月以來首次挫穿7.15,跌幅逾1%。每百港元兌92.22元人民幣。反映美元兌一籃子貨幣的美匯指數現報102.39,升0.8%。

中信證券指出,近期美元流動性急速收緊,美匯指數大幅趨強,在美元流動性危機之下,人民幣面臨貶值壓力,直言美元走勢是短期影響人民幣匯率的核心因素,匯率壓力亦影響中國貨幣政策的寬鬆程度。

美元強勢

事實上,自3月中下旬以來,美匯指數強勁攀升,由3月9日的94.63一路升至突破100大關。

在美元獨強的背景下,非美元貨幣多數出現大幅貶值,澳元兌美元今年以來已累計貶值兩成,新西蘭元也累貶約18%,英鎊、加元、新加坡元等也未能避免地大幅貶值。

有分析指出,美元強勁主因是全球投資者密集清倉,導致美元流動性短缺,鬧起「美元荒」及投資者更願意持有現金。

危機到來?

據外媒統計,在近45年以來,全球共發生了8次大型經濟危機,其中5次發生在美匯指數突破100的時段內。雖然餘下的3次,包括1973年石油危機、2008年金融海嘯、2010年歐債危機,美匯指數均在100以下,但這3次危機發生時,美元都在上漲。

那麼,為何美元獨強「大件事」?這主要由於美元在弱勢的時候,便宜的美元大量外流在各地進行投資,很多新興市場國家在低利率資金的誘惑下,借入了大量以「硬貨幣」(即貨幣流通量極高的貨幣,例如美元)計價的債務,當美元轉強,新興國家貨幣就相對貶值,全球資金就會回流到美國,對新興市場資產的投資力度也會下降。結果就是:新興國家經濟下行的同時,還要償還巨額的外債,繼而導致金融危機爆發。

有研究發現,美國GDP佔全球GDP的比例,與美匯指數之間存在驚人的「正關係」。每當美匯指數下跌,美元開始向全球擴張,全球經濟開始增長,美國的GDP相對全球GDP而言,佔比就縮小。反之,每當美匯指數上漲,美元開始回流美國,全球經濟開始萎縮,美國的GDP佔全球GDP比例也開始上升。

亦即是說,美元對外擴張意味着美國對外投資擴張,美元回流意味着美國對內投資擴張。而美元流向哪裏,哪裏就增長;離開哪裏,哪裏就開始蕭條。

东网等综合

Add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