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啟孮:普通話/國語原是滿清八旗貴族的蹩腳漢語

【博聞社綜合】中國微信帳號「世紀歷史」9月30日刊登了已故中國滿族學者金啟孮生前關於普通話/國語起源的文章,指出現在兩岸華人共同使用的這一語言,原先是滿清貴族入關後蹩腳的北京話,並非明朝時期的北京官話。但隨著滿清在中原大地統治的穩固,最終普及成了現在的普通話/國語。

根據「世紀歷史」的介紹,原遼寧省民族研究所所長、教授、《滿族研究》雜誌主編,中國內外著名女真文、滿學、清史、蒙古史專家的金啟孮姓愛新覺羅氏,名啟孮,字麓漴,為清乾隆帝第五子榮純親王永琪七世孫。五世祖母為清代著名女詞人顧太清,父金光平(恒煦)為女真文和滿文的著名學者。因此由他來談這個話題,也具備著幾分權威性。

金啟孮的文章表示,根據明朝中後期傳教士利瑪竇留下的羅馬拼音記錄,400年前明朝的北京話是的考證為「吳語」的官話,與現代普通話/國語在發音上有很大的不同。滿清統治中國後,其游牧文明的「滿語」無法應付統治農業文明的中國的需要,迫使滿人開始借用漢語,在滿語中加入大量的漢語詞彙及語音。但是滿語本身的發音規則又使其無法正確地模仿漢語發音,必須去掉漢語中的「入聲字」,從而大量增加了現代普通話/國語中的同音字。

結果,這種讓當時的漢人老百姓笑掉牙的蹩腳漢語成了清朝統治階級的「共同語言」與中國官方語言——「滿清官話」。隨著滿清政權在地域上的延伸,操著「滿清官話」的八旗貴族也就從北京的皇家內城走向中國的每一個角落,於是各地的第一行政長官的口音又成了當地的標準口音。並在當地的上流社會向平民社會不斷地滲透壯大,最終使「滿清官話」成為中國的「國語」。但在地域上,由於中國的北方是滿人活動的主要地區,也是滿語化程度最高的地區。而南方的個別地區,像兩廣、福建等地則由於「山高皇帝遠」而受到較少的影響,這也是南方諸語言讀唐詩宋詞比普通話更押韻更親切的根本原因,也是清代中國沒有著名詩人的根本原因。

 

2 Comments

Add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