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人口老龄化 中国实施三孩生育政策
|
【博闻社】据新华社消息,5月31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表示,将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
20天前中国公布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相比上一次普查,年均增长率微降,但老龄化程度加深,“老龄化已成基本国情。”
在新华社相关微博下,热度最高的评论大多负面,认为“问题是一个都不想生”、“建议先解决最基本的生育福利”、“你们帮忙养吗”等。
这是中国第三次“放松”人口生育政策。有观点认为,政策力度太小,在快速老龄化的国情下,不仅应该全面放开生育限制,而且要推出全方位的鼓励措施。
第三次放开政策
中国自1970年代推行计划生育政策,除少数民族等特殊情况外,严格实施“独生子女”政策,其中一些强制性政策如引产等,遭到诸多批评。
2010年上一次人口普查后,中国生育率已低于全球平均水平。2013年,计划生育政策迎来第一次松动,实施“单独两孩”,即夫妻中有一人是独生子女则可生育两个孩子。
根据CEIC数据库显示,“单独两孩”推行翌年(2014年)中国新增人口从660万左右小幅攀升到710万左右,政策的实际效果大大低于估算。
2015年,生育政策再一次放松为“全面两孩”。短期来看,政策效果明显,2016年新增人口达到800万,2017年也有737万左右。
但政策的持续时间再次低于预期,短短两年后,2018年新增人口大幅跳水,仅为530万,2019年仅为467万左右,还不及生育政策放松前的水平,凸显出中国人口增速放缓的险峻趋势。
严峻未来
生育政策影响生育率,进而决定一个经济体的人口结构和发展形势。
中国在70年代实施计划生育,人为降低儿童占人口的比重,创造了生产性的劳动力结构。
但时过境迁,随着预期寿命提高与生育意愿降低,当年的适龄劳动力逐渐转变为老年人口,当年被压缩的儿童人口,成长为占比较少的育龄人口。
这种情况为长期经济发展投下阴影——干活的青壮年占比越来越小,需要全社会供养的老年人占比越来越多,养老金缺口扩大,社会负担沉重,年轻人自己生活已经不容易,就更不愿意生孩子,再加上老年人相对不愿消费,经济活力减弱,社会陷入恶性循环。
而相比于一般经济政策,人口政策难以立竿见影。
中国社会科学院2019年初发布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指出,长期的人口衰退,尤其是伴随着不断加剧的老龄化,会带来不利的社会经济后果。“中国的人口负增长已经势不可当,从现在开始亟须开展研究和进行政策储备。”
经济学人智库中国首席分析师苏月此前也向BBC中文表示,生育政策的调整一般要15-20年才能对劳动力供给产生影响,因此调整人口政策要有提前量。放开生育限制是政策选择,但是政府同样需要关注到结婚率的变化和初婚初育年龄的推迟。
专家:三孩政策成败 取决能否利诱生育
上世纪60年代末期,内地人口快速增长,中央政府70年代推行计划生育,抑制人口增长速度。惟至本世纪初,“一孩政策”负面影响浮现,人口老化加剧,10年内由“双独二孩”放宽至如今“三孩政策”,专家指这反映问题无法解决,“三孩政策”成败取决配套支持措施能否成为生育诱因。
中国人口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人口学教授翟振武指出,现今的“二孩政策”其实已经满足国内绝大多数民众的生育需求,认为生育政策不管是放宽至“三孩”还是全面取消限制,对人口格局和生育率的影响已经微乎其微;他推测,即使全面开放生育,中国每年出生人数约增加30万人,属于“杯水车薪”。
翟振武认为,出生人数下降主因是育龄妇女人数下降、婚育年龄不断推迟、妇女生育意愿降低;加上现今民众的生育意愿,主要受经济社会等各方面条件影响,而非生育政策限制,直言把调整生育政策当作应对目前生育困境的主要举措,“药方不一定开得对”,更重要是建立一个更好的生育支持制度体系,例如建立普惠制的托儿所体系,解除妇女养育孩子的压力;降低生育成本,包括生育补贴、工作补助、进一步完善女性就业权益保障,消除女性就业歧视等。
当局宣布即将开放生育“三孩”后,引起舆论热烈讨论。有网民支持当局调整生育政策,指“不是说放宽三孩便一定生三个,但选择空间增大肯定是较好的”。惟有人批评当局政策“治标不治本”,表示“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想结婚,更别提三胎了”、“分析不出生育率低不是因为政策限制,而是因为成本太高吗”。更有网民调侃︰“别说甚么一二三孩了,快给我找个女朋友才说吧!”
BBC中文/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