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匡逝世 亲历逃港成一代传奇

7月3日,香港作家倪匡逝世,享年87岁。倪匡是香港文化黄金时代的一个符号,笔端涉及科幻、武侠、侦探、灵异等,最著名的作品包括“卫斯理系列”、“原振侠系列”、“女黑侠木兰花系列”等,他还创作了数百个电影剧本,和金庸、黃霑、蔡澜一起,被誉为“香港四大才子”。他的逝世引起了海内外的一致哀悼。

倪匡自称是全世界写汉字最多和最快的人,但他却是自学成才。早年抵港后倪匡一边在工厂做杂工,一边上大专院校进修,后进入《真报》出任校对、助理编辑、记者和政论专栏作家。倪匡自认写作最喜玩花样、变题材,不喜自我重复,除歌词与广告词外,什么文体都写过。他最初撰写大量武侠小说,后来开始用“卫斯理”为笔名撰写科幻小说,在《明报》副刊连载,目前已出版的“卫斯理系列”小说多达140多本。倪匡还编写了数百部电影剧本,其中拍出的超过三百部。他同黃霑和蔡澜于1989年至1990年共同主持清谈访谈类节目“今夜不设防”,三人公开大谈风花雪月、酒色财气,间及时事。

倪匡被媒体评为“嫉恶如仇”,他曾为金庸代笔《天龙八部》,因痛恨书中“恶女”角色“阿紫”,“一怒之下”将其“写瞎了”。倪匡的性情使其一生中充满奇闻轶事,其早年逃港经历也堪称传奇。

1935年,倪匡出生于上海,16岁时他曾抱持“革命理想”考入华东人民革命大学,受训后成为一名警察。在大陆经历了大饥荒和土改运动后,倪匡意识到自己亲历的种种不合理行为和宣传中的理想世界有所差异,令其产生不满和失望。

1955年,倪匡前往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扎赉特旗绰尔河畔开辟劳改农场种植水稻,在一次风雪中运煤途中,他和几名士兵拆下一条木桥的木板生火取暖,被劳改大队书记按上“破坏交通”、“反革命”的罪名。在得知可能被判死刑后,倪匡连夜冒雪骑马逃脱,后不断南下,通过伪造印章等手段瞒过关防人员,于1957年经澳门偷渡到香港。

倪匡逃离大陆后从未回乡,1992年他因忧惧“九七大限”移居美国,后来因和夫人耐不住美国的孤寂生活,回流香港。倪匡一直抱持反共立场,在公共场合亦不讳言自己的主张。他曾表示,一党专政行不通,权利无限扩张,没有监督力量,共产党必然腐化。

他批评现在的中国是一个“官僚资本主义”国家,“先让部分人富起来”的本意应该是“那些部分富起来的人也要照顾未富的人”,而不可以是“富起来的人加倍压迫穷人”。

2019年,香港“反送中”运动后,倪匡也大赞反抗当局的香港青年,表示“现在的后生小子拒绝选择逃避,选择对抗,我很佩服他们”。但他也认为,香港未来“中国化”不可避免,其曾在1987年的小说《追龙》的序言中写道“东方的一个大城市会彻底毁灭,那是‘气数’,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挽回。天知、地知,你知、我知,都知道这个大城市的名字,也知道这个大城市会在什么时候毁灭……”

6年前,倪匡接受采访时直言这个东方大城市就是香港,他称“香港‘无得救’的想法至今没有动摇”。

明报/法广网

Add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