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对中国创新热潮的冷思考
|【博闻社】日经中文网特约撰稿人金坚敏在文章中写道,过去的2015年可以说是中国推动“创新驱动经济”战略的元年。创新发展被摆在了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创新活动也从大学·研究所、大企业走向全社会,创新领域从科技领域向社会创新领域综合发展。为落实创新驱动战略各政府部门的政策措施层出不穷;媒体舆论强力聚焦“工业4.0”、“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热门话题;投身于创业·创新的下海科技精英、大学生、接班二代·三代、海归等“新四军” 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创新大潮。对于在中国出现的创新涌动,一些国际主流媒体及智库机构也开始关注其对全球创新的影响。
文章认为,除了高铁、网络等少数领域以外,中国的创新成果还远没有惠及广大消费者。尽管是制造业大国,中国消费者对国内产品在质量、安全等的信用度并不高。近两年中国游客在日本大量购物(日本社会称之为“爆买”)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中国制造业的窘境。中国游客在日本抢购的日本制商品并非高技术或高价位电子产品等、而是有安全/卫生感的生活用品、常用药品/化妆品、老年人及婴幼儿用品、在设计·款式上有个性创意的工艺品·服装等。中国国内商品的古板设计款式、缺乏对安全·环境等考虑的大量生产商品已无法赢得消费者的好感。
中国消费者对国内企业产品的不信任也体现在同样产于中国的内外品牌的商品选择中。如原来由国内企业占据的普及型轿车市场,随着跨国企业采取产品“下沉”战略(从高档车市场进入普通车市场)的推进,国内自主品牌车市场份额逐渐下降,来自外资合资企业(产地同样在中国国内)压力倍增。
文章中国制造业存在的问题时说,以制造环节为业务主体的中国制造企业已向业务价值链的两头延生、相当重视研发·设计及销售·品牌经营,反而忽视了应有的制造·环节的技术创新和提高生产效率。从产业组织论的角度分析,中国制造业受美国等的模块化设计思想(modular architecture)影响较大、比较认同制造环节利润率低既“微笑曲线”论的观点。而日本制造业、特别时汽车等行业以整体型构造、或磨合型(integral architecture)组织结构为主。也就是说日本制造业非常重视外部各环节或内部各部门之间的磨合·调整等。
文章最后指出,中国企业还需练好制造业的基本功,在制造环节发起创新热潮建立起全产业链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