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美国学界已提升警惕 但观点各异

中美关系【博闻社】纽时发布文章说,戴维·奥特(David Autor)、戴维·多恩(David Dorn) 和戈登·汉森 (Gordon Hanson)近日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其中写到与中国的贸易正在给美国部分劳动力市场带来持续的负面影响。几位作者于2013年发表的另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在最容易受到中国贸易影响的一些行业,美国工人工资出现实质性下降,失业率更高,接受残疾人补助等政府福利的几率更高。

纽时引述预算与政策重点中心(Center on Budget and Policy Priorities)经济学家杰瑞德·伯恩斯坦(Jared Bernstein)的观点指,“与中国的贸易竞争给各类工人和社区带来伤害,不是什么新鲜观点,对于这些社区的人和选民来说,这种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不过,对此经济学家们普遍认为,因所在行业进口增多而失去工作的工人,会很快进入其他行业,最终会扩大各个经济部门的规模。他们觉得,相比于整体的获益,任何局部的扰动都是不足道的。

报道还指出颇具破坏力的贸易不平衡问题。如果中国从美国进口商品的数量也相应地增多,中国的出口就不会对美国劳动力市场带来如此多的负面影响。对中国的出口增多,可以给美国创造就业机会,不管是在出口行业,还是支持这些行业发展的其他行业,这样失业工人就更容易找到新的工作。但相反,中国一直保持贸易顺差,纽时指,这实际上意味着中国消费者把从出口行业得到的相当一部分收入存了起来,而不是去购买进口商品。

前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Ben Bernanke)曾提出,在国际协议中设一些条款,对某些国家做出惩罚,这类国家操纵本国货币,使其贬值,以使其制造业产品价格比其他国家更具优势,多年来中国就是这么做的。但伯恩斯坦也表示,尽管这类措施有助于在未来打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但它们在眼下起不了太大作用,因为中国的货币已经不像过去那样过于疲软。

文章引述经济学家迪安·贝克(Dean Baker)的观点则认为,中国的货币仍然过于疲软,因为中国中央银行握有大量美国债券,对人民币升值有所牵制。如果他们出售这些债券,中国的货币就会走强,美国制造业将处于更有利的竞争地位,贸易逆差就会缩小。

报道显示,相关讨论仍在进行,由于颇受争议的总统竞选者特朗普提出过这一问题,关于特朗普若胜选会怎么做的假设也被纳入了议题。对此,贝克认为,“这肯定是一个有所得有所失的过程;需要确定优先事项,可能意味着要放弃某些优先事项。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他(特朗普)能做到自己所说的,但这不是打不打垮中国的问题;因为他也必须放弃一些东西。”

Add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