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者閻學通:中國改採軍事結盟可積極改變美中關係
|【博聞社】中國知名國際關係學者,清華大學當代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閻學通日前在對紐約時報的專訪中表示,隨着崛起的中國對美國的世界領導地位發起挑戰,中國應該採取更加自信的外交政策,他主張中國要採取「道義現實主義」的做法:更深入地強調了對外開展軍事合作,對內建設更人道的社會。
閻學通的最新著作《世界權力的轉移——政治領導與戰略競爭》得到中國官方新聞媒體的好評。
閻學通在接受紐約時報中文網的訪談中表示,中國為了自身利益,應該考慮在它認為是盟友的國家設立軍事基地。不幸的是,中國政府堅持不結盟的原則。
但是他認為,現在談中國將在哪裡建立軍事基地還言之過早,因為中國目前只有一個真正的盟友——巴基斯坦。儘管中國曾在1961年與朝鮮簽署同盟條約,但兩國關係惡劣,中國在2013年甚至公開否認與朝鮮結盟,並宣布這兩國根本上只是「正常關係」,兩國領導人多年沒有會面,這都不是盟友做法。中朝關係還不如中韓關係,而韓國還是美國的盟友。
閻學通說,中國採取不結盟路線是因為中國沒有做到實事求是。中國政府在1982年決定採取不結盟原則,這在當時是正確的,因為那時中國的力量非常薄弱,這個原則在接下來20年里符合中國的利益。但後來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國,不結盟原則不再符合中國的利益。中國放棄這個原則的主要障礙是,多年來,政府在宣傳工作中一直把結盟批評為一種冷戰思維。
此外,閻學通也表示,僅僅提供經濟援助或貸款,不可能改變中國同其他國家關係的性質的。因此,他不認為中國的「一帶一路」歐亞大陸經濟發展倡議可以從根本上改變關係的性質。
他認為,中國應該將對包括直接援助和貸款在內的對外經濟援助減少至占每年外匯儲備1%的水平,這在2015年大約為350億美元。以中國的能力,目前的數字過高了。在大部分情況下,給予發展中國家的貸款最終會被勾銷,不會償還。
閻學通說,中國要相應減少經濟援助,增加軍事援助。應該向友好國家提供軍事援助,以提高戰略合作水平,獲得政治支持。但中國應該小心謹慎,避免參與中東的軍事衝突。
對於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近來訪問中東,他表示中國應該從俄羅斯軍事介入敘利亞的行動中得到教訓。
閻學通表示,他認為中國如果改變不結盟路線,與美國的關係會出現積極改變。中國結交的盟友越多,這種關係就越協調、穩定。中國越迴避結盟,華盛頓方面就越可能遏制中國,因此會導致關係不穩定。
不過閻學通批評習近平提出來的「新型大國關係」,認為這使得穩定美中雙邊關係的機會消失。但是他表示,由於美中都是核武國,因此不會爆發戰爭。
對於南海問題,他認為中國的南海政策只是為了維護自身利益,並沒有過於強硬,反而是以往的政策不夠有力,所以現在看起來變得強硬。
他表示,南海爭端只是中國強國之路上的一個阻礙,而中國的這一前景是美國不願接受的。這是中美競爭的結果,而不是起因。但是是否要為了菲律賓和越南與中國開戰,由美國說了算。這不是由中國決定的。美國最近支持日本參與南海事宜,這說明美國尚未決定在南海直接與中國對抗。
閻學通在專訪中解釋了他所謂的「道義現實主義」:包含以身作則,這意味着中國需要在國內外踐行它向世界宣揚的道德原則。道德現實主義提及的核心原則是公平、正義、文明。平等、民主、自由也是道義現實主義倡導的重要原則。
閻學通對於近來的制裁朝鮮問題,閻學通說,按照他的道義現實主義的王道思想,王道是一視同仁的。如果朝鮮無權擁有核武器,那中國和美國就應該保護朝鮮的安全,換來它的去核化。這就是我們所說的以身作則和公平。只有西方國家在沒有考慮公平解決方案的情況下就要求制裁,世界上共有195個國家,而西方國家只佔了大約20%。
(紐約時報中文網)
更深入地強調了對外開展軍事合作,對內建設更人道的社會。——更深入對外開展軍事合作,加强联俄; l對內建設更(?)人道的社會—何来“更”字??
后半句是虚,前半句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