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刪除銀行存貸比紅線 再鬆銀根

【博聞社綜合】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29日表決通過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的決定(草案),刪除實施已有20年之久的75%存貸比監管指標。決定自2015年10月1日起施行。

存貸比是商業銀行貸款餘額與存款餘額的比例。中央政府對存貸比的設定高低影響金融市場可流動的資金量。

新華網報導指出,1994年時,為抑制經濟過熱、引導銀行合理放貸,中國人民銀行發布《關於對商業銀行實行資產負債比例管理的通知》設定存貸比指標,並藉由1995年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將存貸比指標以法律形式正式確立下來。一般認為有助約束銀行信貸過快擴張,防範和控制銀行流動性風險。

但中國銀監會主席尚福林在向人大常委會說明修法意旨時強調,隨著經濟、金融的發展,存貸比監管已不適合當前情形,無法滿足商業銀行資產負債多元化、業務創新發展的需要。

新華網表示,與1994年推出存貸比監管指標時以存款和貸款為主的相對單一的資產負債結構相比,近年中國銀行業的資產負債結構已趨多元,存款在負債中的比重持續下降,目前平均為78.6%,其中股份制商業銀行的這一比重已降到68.4%,同業負債、發行債券等在負債中占比逐步提升。商業銀行資產中,除貸款外,債券投資等占比提升。

這使得存貸比監管指標難以反映商業銀行真正的流動性風險,且專家認為,現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需要銀行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

不過專家也說,近年來中國商業銀行的平均存貸比一直比75%的上限低10個百分點,取消存貸比後到底能釋放多少信貸資源,則端視銀行市場操作,由於企業投資意願減弱、銀行放貸更為審慎,貸款擴張速度可能不快。

對於有業內人士擔心,取消75%的強制監管指標會弱化對銀行的流動性風險管理。尚福林表示,當前商業銀行審慎監管指標體系不斷完善,在防控流動性風險方面,已有新的更有效的監管指標,如流動性覆蓋率等,能夠更為細緻和準確地反映商業銀行的流動性風險狀況,因此存貸比不再作為監管指標後還將作為流動性風險監測指標,對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防控不會受到削弱。

Add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