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峰会开场 双方坚持底线下寻找合作

12月7日,第24次中国—欧盟领导人峰会在北京举行。此次峰会由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欧洲理事会主席查尔斯·米歇尔、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共同主持,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了米歇尔和冯德莱恩,这也是中国和欧盟领导人四年多来的首次面对面会谈。

在中美修复关系之际,作为美国的盟友,欧盟也开启与中国修复关系的进程,此次峰会被认为是重要一步,然而,中欧在贸易和安全问题上的龃龉仍大于善意。欧盟将自己定位为与美国肩并肩,甚至正式称中国为“战略对手”。

在会晤开幕致辞中,冯德莱恩直接指出欧盟的不满,敦促中国欧中贸易“明显失衡”的问题需要解决。在会晤前,冯德莱恩就表示,“我们看到(中欧)贸易失衡日益加剧。在过去2年里,贸易失衡已经翻了一倍,目前已高达近4000亿欧元。”“欧洲领导人不会长期容忍贸易失衡,欧盟有保护其市场的工具,但她更倾向于谈判解决”。

习近平对冯德莱恩和米歇尔表示,中欧应互利合作,不断增强政治互信。冯德莱恩则回应说“中国是欧盟最大的贸易伙伴”,要求解决欧盟与中国之间的“不平衡情况和分歧”,米歇尔同样表示,欧盟希望“与中国建立稳定、互利的关系,并促进我们的欧洲价值观,包括人权和民主”。

中国总理李强呼吁欧盟“希望欧方审慎出台限制性经贸政策和使用贸易救济措施,保持贸易和投资市场开放。”显然,中欧双方都在强调要维护各自的核心利益。

在意大利决定退出中国的庞大贸易和基建项目“一带一路”倡议之际,周四的会谈显然更加暴露了在贸易问题上不断扩大的裂痕。

经济学人智库对未来五年中欧关系的前景总体持悲观态度,背后原因是欧盟为保护其国内电动汽车产业和降低其供应链面对中国市场的风险而采取的行动。

由冯德莱恩3月在对华策略上率先提出的代替与中国脱钩的“去风险”方针,逐渐成为主导西方对华关系的最新共识。欧盟各国展现理性、负责任态度的同时,避免得罪主张对华强硬的群体和组织。但却遭到中国斥责,虽然“去风险”相对“脱钩”更加温和,但潜在的经济和政治成本也会较“脱钩”有所下降,因此“去风险”下的管制措施可能将比过去“脱钩”时期的制裁更加持久。

目前看来,欧盟成员国从法、德到希腊、匈牙利,都在各自寻求与中国改善关系,比如双边互访、扩大经贸联系、文化交流等;各国对华的不满则通过冯德莱恩代表的欧盟“唱红脸”与中国交涉,比如俄乌、台湾问题,以及针对电动车的反补贴调查。

法广网、BBC等综合

Add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