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驻华大使:中国的“网络安全立法”或将吓退重视数据主权的德企

【博闻社】柯慕贤为FT中文网撰稿,坦陈德国政府和企业对中国正在酝酿中的《网络安全法》的忧惧。他认为这部法律允许中国政府把手伸向任何它希望获取的数据,可能会吓退很多希望享有“数据主权”的德国企业。

《网络安全法》以及中国去年已经通过的《反恐怖主义法》,可能迫使外国信息技术企业向中国政府提供访问其产品、加密代码和其他敏感信息的“后门”。西方业界对此类规定的担忧,在最近苹果对抗FBI一事上已展露无遗。西方国家政府,包括美国总统奥巴马,也都表达过对中国这类规定的关切。

“德国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非常重视数据安全,他们要求对自己的数据有自主支配权,自主决定跟谁分享数据,”柯慕贤说。

“如果国家规定你的服务器必须设在中国,必须把加密的源码公开给中国政府,那就意味着国家可以获取这些数据。但企业希望谁也不要获取我的数据,政府也好,企业部门也好,谁都不要获取我的数据。”

如果说德国企业过往可能更担心中国企业对他们技术的抄袭,那么看起来他们现在更担心的是中国政府。但如果政府有正当理由,比如维护国家安全呢?事实上,在苹果与FBI的对抗中,美国政府以及“并不存在绝对隐私”的观点也获得了很多支持票。但柯慕贤指出了中国国情的特殊性。

“中国有很多强有力的、庞大的国有企业,”他说。“可以说中国是国家资本主义的一个国家,国家部门和国有企业进行密切协作。所以我们的企业担心自己的数据会流失。”

柯慕贤认为,数据安全是一个全球议题,不仅对西方企业十分重要,对中国自身的产业升级同样意义重大。世界即将迎来以智能生产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届时从原材料到成品运输,制造业的所有环节都将数字化。如果技术企业和科研机构无法拥有“数据管辖权”,时刻面临数据被侦查或盗用的风险,那他们很可能就不愿交换数据,让数据发挥最大潜能,也不愿在研发上倾力投入。

这就是为什么“华为也公开表态反对酝酿中的网络安全这些法律草案,”柯慕贤说。“华为、阿里巴巴等这些企业的利益关切跟德国企业是完全一致的,他们都不希望看到谁会解密他们的数据,了解他们的商业秘密。”

柯慕贤认为,数字安全得不到保障,就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最大的障碍。他在为FT中文网撰写的文章中就警告称,中国政府对互联网的过度管控,包括要求数据本地化、为政府开“后门”和设立防火墙这类措施,可能让中国“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式拉开帷幕前,就已错失搭上这趟快车的机遇”。

柯慕贤说,德国公众对前去投资的中国企业,最初是很担心的,担心技术会流失,工人会失业。但实际情况要好得多。很多中国新东家保留了德国管理层,也没有解雇人,还为这些企业打开了巨大的中国市场。

“但我们看到,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国有企业正在进入欧洲。国有企业可能不再是完全公平竞争,因为它们可以拥有无限的资金,也不一定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做出决策。所以德国国内现在开始讨论这个问题了。”

Add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